一文搞懂共振极限式
  小货 2024年07月10日 375 0

共振论是1931年鲍林(L. C. Pauling)创立的一种分子结构理论。当一个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的结构不能用路易斯结构式(Lewis structure)正确地描述时,可以用多个路易斯式表示,这些路易斯式称为共振结构(resonance structure,又称共振式或极限式)。在共振结构之间用双箭头“←→”联系,以表示它们的共振关系。例如苯分子是由下述共振结构参与共振的,但任何一个共振结构都不足以反映分子的真实结构,实际上,苯没有单双键之分,键长都为0.139nm,其邻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而且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典型的化学反应不是烯烃的加成反应,而是取代反应。

共振极限式是共振分子在参与共振过程中到达的一种极限状态,实际中并不能稳定单独存在。

分子的真实结构是这些共振结构共振得到的共振杂化体(resonance hybrid)。杂化体既不是极限结构的混合物,也不是它们的平衡体系,而是一个具有确定结构的单一体,它不能用任何一个极限结构来代替。每个共振结构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不同,即它们对共振杂化体的参与程度有差别。共振结构越稳定,对共振杂化体的贡献越大。共振结构的书写除符合价键规则外,还必须遵守各共振结构的原子核位置不变,各共振结构的配对电子数或未共享电子数不变的原则。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有关共振论几点争议:

一、共振论不能解释化合物的芳香性【详见休克尔规则(Hückel规则)】,有时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二、参与共振的极限结构不是真实存在的。

三、共振论假定分子是非激发态结构的共振杂化体,因此无法解释反应过程中的激发态问题。

四、“分子参加共振的数目越多,分子就越稳定”的规则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本文转自:

一、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1%E6%8C%AF%E6%9E%81%E9%99%90%E5%BC%8F/19426491?fr=aladdin

二、https://wenku.baidu.com/view/4529666708a1284ac950439b.html

三、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上册,p402.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4年09月05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